鲍鱼“头数”是什么?
北方朋友提起我才意识到,北方可能对 鲍鱼的头数不太了解,反正这本来也不是北方日常食品嘛。 说得像南方人人土豪似的天天吃,当然不是啦!可是,日常会听到说 “三头鲍”、 “六头鲍” 的嘛,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路,没看过鲍鱼好歹知怎算尺寸,多少有点认识。
鲍鱼的种类与“头数”适用
- 新鲜鲍鱼、 冰鲜鲍、 急冻鲍、 罐头鲍 不是一回事,不论价格、做法、口感都不是一回事,理解成两种不同、无关的食材即可。
- 一说头数,默认是在描述干鲍。
“头数”到底什么意思?
鲍鱼的头数不是指人头、龟头的头,而是 尺寸、重量的描述。
举例: 如果3只大小均等的干鲍加起来就有一斤,这级别的大小就叫 “三头”;一斤有10只,这大小就叫 “十头”。
行业算法与计量习惯
- 香港行规用的是司马斤(0.6市斤),鲍鱼算法也是按照司马斤计算的。
- 也就是说,一只三头鲍 = 0.6市斤/3 = 0.2市斤 = 200克。
- 可是,这是干鲍净重喔!听说,要制一只最后净重200克的三头鲍,本来那只鲍鱼起码得有 2公斤!
- 视乎厨师手艺、处理办法,干鲍煮好后会增加30-50%重量,所以,200克干鲍做好出来就不是200克了,可能去到接近 300克都有。
地域差异与鲍鱼传说
我听说台湾、内地有些地方不用司马斤作为基础算;如果属实,那么,同样说 两头鲍,其实大小就不同了。这个没所谓的,只要说明白 计算基础就不存在骗人。
所以,“单头鲍”比“十头”大好多倍,差不多10倍,对不对? 也就是说,鲍鱼头数越小代表鲍鱼越大,其他条件同等下当然就越贵。
“单头鲍”的极致与传说
那么,大家都会明白了,单头鲍肯定最大最好,对不对?可是这是废话!
单头鲍、两头都是我们看不到的极品,可遇不可求。这不是钱的问题那么简单,你一富婆走进鸭店财大气粗喊:
钱不是问题!给我来个JJ 长40mm的小鲜肉!
可是,你有钱,也得人家能找到这样的特长男孩才行嘛!
单头鲍是传说,应该没有活着的人亲眼看过。我问了一家几十年的海味店现任东主,他说他是看过
两头鲍的。
总之,两头这级别已经类似传说,可能有些李嘉诚、老店保险柜里收藏着一两只,可是肯定不是我们日常能看到的,就更别说吃了。
听说1980年代土豪吃的是十头级别;现代来说,吃上 二十头已经算土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