认知带宽:刷书如刷视频的未来基本功

阅读的未来,不止于压缩

刷书如刷视频的阅读能力

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已经无法想象:有人能把阅读几千字高密度文字,当作刷短视频一样轻松。 这是一种被系统训练出来的能力。

过去顶尖985的英美文学系,不知道现在还是否保留着那种训练方式。老师布置任务:200页全英文原著,明早Quiz,题目全是书里翻不到的,只能靠你大脑里的结构模型。 这才是真正的“刷书如刷视频”。

以前高校的湖南老板复印机都冒烟。

文科无用论与认知建模危机

现在文科无用论甚嚣尘上。 可能真的拿到文凭,这种认知建模能力也可能从未被真正建立过。

一个顿悟:压缩 or 拓展带宽

一直以来,大家都说推文要尽可能简洁,要压缩信息,文字精炼。

  • 对信息的高压缩表达,是认知水平的一种表现 —— “语言即认知压缩率”
  • 但我最近有了新的体会。

AI 交流下的新洞见

因为近期和 Gemini 2.5 Pro 高频、深度交互,我经常输入上千字的问题,基于meta prompt的强化,往往会收到几千字级别的高密度展开。

在这个过程中,我不断发现洞见,常常忍不住想和大家分享。 但每当准备转发时,我都会犹豫——是否要压缩一下?

但问题是,因为meta prompt的要求,这些多维度、多视角的展开,很多是基于 MECE、第一性原理盲点挖掘 的, 每一个维度,都是通向全貌的必要路径。

  • 压缩,必然意味着 信息衰减&丢失。

我突然意识到,这些内容,其实并不是无意义的“冗余”, 而是我们认识世界的 pre-training 数据,是“看穿本质”之前的必要输入。

拓宽认知带宽:未来的基本功

与其一味追求压缩,我们也许更应该追求另一种能力:

拓宽自己的认知带宽,将阅读几千字高密度文字,训练到像刷短视频一样轻松自然。

  • 这种能力,将会是未来的基本功,也将拉开人和人的核心差距。
That's all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