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供应商体系分析报告
全面洞察供应商分布、结构与绩效
报告人:zuoyafei
2025年7月3日

报告目录

总体数据分析

供应商分布、核心洞察与绩效概览

区域维度分析

江苏、浙江、上海等区域供应商分布

专业部与品类分析

按专业部、品类及TOP供应商分析

品类深度分析

品类细分与供应商体系对比

企业特征分析

注册年限、资金与企业性质洞察

总体数据分析

供应商总数
1,240
覆盖全品类供应商
体系内供应商
453
占比36.5%
TOP供应商
177
占比14.3%
私有企业占比
56.1%
主要企业类型
核心洞察
  • 体系内供应商比例偏低: 仅有36.5%供应商属于体系内,新能源领域体系内比例仅19%
  • 私有企业主导: 占比56.1%,外资企业占23.7%,国有企业仅占5.4%
  • 关键品类依赖外资: 电驱动系统、电控等核心部件主要依赖外资和合资企业
企业性质分布

区域维度分析

区域分布热力图
区域洞察分析

长三角集中度

江苏、浙江、上海三地集中了72%的新能源供应商,形成明显产业集群效应。 其中江苏占比38%,浙江24%,上海10%。

城市分布特征

南京、宁波、苏州、上海为四大核心城市,新能源供应商数量占长三角地区的65%。 外资企业主要集中在上海、深圳等一线城市。

新兴区域机会

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迅速,但当前供应商占比仅5%,存在巨大发展潜力, 建议加强安徽区域供应商开发。

区域风险分析

关键部件供应商地域集中度过高(长三角占比72%),存在供应链风险, 需建立多区域备份供应商体系。

专业部与品类分析

专业部供应商分布
品类TOP供应商比例
体系内供应商比例
关键发现:新能源领域
体系内比例最低: 仅19%,远低于发动机(53%)和数字化(52%)
外资依赖度高: 电驱动系统、电控等核心部件60%以上为外资或合资企业
TOP供应商稀缺: 新能源领域TOP供应商仅5家,占品类供应商的23.8%
优势领域:发动机与数字化
发动机体系内比例最高: 达到53%,供应链最为稳定
数字化TOP供应商比例高: 32%,技术能力领先
底盘TOP供应商最多: 40家,供应链最为成熟

品类深度分析

核心品类供应商分布
体系内比例与TOP供应商对比
新能源关键品类洞察
电驱动系统: 6家供应商中仅1家为体系内,外资占比66.7%
高压线束: 5家供应商中2家为体系内,TOP供应商3家
电控系统: 4家供应商中1家为体系内,TOP供应商2家
战略建议
加强新能源体系内建设: 重点发展电驱动系统、电控等核心部件的国内供应商
建立多源供应体系: 减少对单一区域(长三角)和外资企业的依赖
培育TOP供应商: 在新能源领域增加体系内TOP供应商比例至30%以上

企业特征分析

企业成立年限分布
注册资金分析
企业性质与吉利股权关系
关键发现
企业年龄分布: 新能源供应商成立时间较新,65%成立于2010年后
注册资金差异: 外资企业平均注册资金是民营企业的2.3倍
股权关系薄弱: 仅7%供应商与吉利有直接股权关系,新能源领域更低
战略建议
投资新兴企业: 战略性投资有潜力的新能源初创企业
深化股权合作: 与核心供应商建立股权纽带关系
优化供应商结构: 平衡外资与国内供应商比例,提升供应链安全
感谢评审
期待与您深入交流供应商体系优化策略
zuoyafei
zuoyafei@gl-auto.com
+86 138 8888 8888
吉利汽车供应链管理部 | 2025年7月